某企業設立反向定制生產專線。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自選圖案設計的衛衣、刻有自己名字的口紅、一站式家電家居設計服務……只要有需求,就有商家提供產品來滿足,不少人正在享受定制消費帶來的便利與舒適。專家指出,隨著各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精準需求引導下的定制化供給服務正日益走俏。
滿足個性化需求
“表帶、表面圖案是我喜歡的漫畫,表盤背面還印有我的名字。太驚喜了!”最近,北京姑娘劉雅收到了朋友送來的24歲生日禮物————一款定制手表。
隨著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審美風格、設計理念、文化品位等越來越成為消費者追求的商品賣點。尤其是“90后”“00后”逐漸成為消費力量,他們對產品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特點,愿意為產品設計及特色服務支付額外費用。
記者在幾家電商平臺搜索“定制”發現,小到衣服、手機殼,大到家電、汽車,甚至健身、旅游等服務,可謂“萬物皆可定制”。登錄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官方網站,點擊“進入定制”選項后,即可在線對車輛綜合續航、外觀顏色、內飾座椅等進行自由配置,頁面會實時顯示配置車輛圖片及價格,配好后可直接下單。
近年來,一種消費者直連工廠的新型定制方式————“反向定制”(C2M)逐漸走俏。不同于消費者提出要求、廠商生產制造的傳統模式,“反向定制”將目光更多聚焦在消費者需求上,要求生產者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消費端獲取用戶數據、分析用戶偏好,生產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如今,產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某“反向定制”家居企業專門生產滿足“上班族”健康護腰需求的椅子,同時還設置多檔調節、隱藏式腳托等,方便“上班族”躺下來午休;某食品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35歲以下的年輕人也開始流行養生,于是開發出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燕窩等滋補產品;某手機生產商攜手電商平臺,針對老年用戶需求推出5G長輩智能手機,為老年人提供緊急聯系、網絡問診、娛樂出行等專屬服務,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
業內人士指出,“反向定制”能夠挖掘消費者尚未意識到的需求,消費者無需親自參與定制,便可獲得符合自己需要的產品,正成為線上消費的一種新趨勢。據艾瑞咨詢預測,2022年,“反向定制”的產業規模將邁入萬億元市場級別。
商家瞄準新機遇
“每7小時就有一輛定制汽車下線”————在江西一家汽車制造企業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全天忙碌不停。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依托數字化運營體系,制造執行、訂單跟蹤和管理等多系統實現無縫鏈接。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會迅速分發到整個供應鏈體系,實現柔性集配,最后裝配至生產線,大大壓縮了生產周期。
消費端有需求,供給端齊發力。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消費升級為定制消費提供了需求支撐。更重要的是,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在制造業的融合應用,個性化定制幾乎能夠在不增加邊際成本的情況下實現。對企業而言,這有利于化解過剩產能、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孕育高端品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將消費者同生產線連在一起,互聯網平臺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指出,暢通制造企業與互聯網平臺、商貿流通企業產銷對接,鼓勵發展“反向定制”和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
近年來,國內眾多生產企業已經設立“反向定制”相關事業部、“反向定制”智能工廠等,以賦能上游產業,開展柔性化制造。各大電商平臺也瞄準新機遇,加快布局“反向定制”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下單,廠家接收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訂單,然后根據需求設計、采購、生產、發貨。
吳琦認為,消費互聯網平臺通過匯集信息、傳導數據、整合資源、便利交易,集聚了海量的商家與消費者,推動商品生產、流通及配套服務高效融合,為定制消費發展提供了平臺支撐。同時,物流配送、在線支付等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備,也是定制消費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
實現供需精準匹配
不少消費者反映,購買定制產品,售后服務是一大隱憂。記者在多家電商平臺上發現,定制商品一般都注明“一經制作,非質量問題不予退換”。
個性化定制與高質量產品是否不可兼得?答案是否定的。專家指出,定制消費可以理解為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的專業化和交付的簡單化,這一切都需要質量托底。企業不僅需要提高產品質量,還應提升服務質量,才能在定制市場中占據主動、抓住商機,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電商是“反向定制”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近年來,一些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過多款了解用戶需求后的“反向定制”產品。業內人士指出,“反向定制”不能只把心思用在揣摩消費者心理上,更要嚴把質量關,防止“華而不實”。有關部門也要切實履行職責,以“線上線下一致”為原則,對傳統制造和“反向定制”產品予以同樣嚴格的監管,讓廣大消費者放心消費,促進“反向定制”健康發展。
“反向定制”商業模式中,在收集用戶信息過程中的隱私保護等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北京錦鐘律師事務所律師聶洋城建議,平臺收集利用用戶信息,應遵循正當、合法、必要、同意的原則,禁止用戶信息的跨平臺傳播;企業應依靠柔性化的生產技術、個性化的用戶服務保證產品和售后的質量;相關部門應對平臺收集和利用用戶信息予以規范,對“反向定制”市場進行合理引導。
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打通定制消費各個環節,促進定制經濟高質量發展?吳琦認為,一方面,要加快制造業、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和支持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針對性強、使用便捷、成本合理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加快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暢通制造業的采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信息資源共享,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供需精準高效匹配、挖掘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