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島市大力推動數實融合,打好“主體培育、直播引領、數商興農”組合拳,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深化數字應用、創新消費場景、釋放消費潛力、培育壯大消費新增長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據第三方數據顯示,1-9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1756.5億元,同比增長23.9%,總量居全省首位。
一、推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打造消費擴容主陣地
(一)促進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搶抓數字經濟新賽道。持續探索電商發展新模式,引導和鼓勵傳統商貿企業觸網轉型,積極融入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專營店、微店等,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改造。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全市共有2.8萬家電商企業在各大平臺開設店鋪28萬余家,其中活躍店鋪近4萬家,銷售實物商品店鋪10萬家。
(二)培育本土電商平臺,帶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持續培育壯大電商龍頭平臺企業,鼓勵企業發展專業性平臺,涌現出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需求場景定制平臺、面向服裝定制行業的在線制造平臺、深耕采購供應鏈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專營進口凍品產業鏈業務的供應鏈平臺、以消費品工業領域為主體的全球化定制互聯網平臺等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電商平臺企業。
(三)推動電商平臺與實體經濟深融,共享數字化紅利。與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等頭部電商平臺在產銷對接、品牌推介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依托電商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在銷量提升、流量扶持、物流保障等方面賦能全市實體經濟發展。從各平臺網絡零售額占全市比重看,京東、天貓和淘寶三大核心零售平臺占比分別為28.5%、25.0%和9.9%;從各平臺店鋪數量分布看,大眾點評、美團(到店)和淘寶位居前三,店鋪數量分別為8.5萬家、8.3萬家和7.2萬家。
二、多措并舉發展直播電商,激活消費擴容新動能
通過黨建引領、基地帶動、營造氛圍等系列措施,培育產業集聚明顯、產品特色鮮明的青島直播電商“金字招牌”。前三季度,全市直播商品銷售額超336.6億元,同比增長10.9%,帶貨主播5000余人,累計觀看人數突破74.1億人次。
(一)強化黨建引領,促進直播電商提能增智。探索“黨建+直播+電商”新形式,成立青島市直播電商行業黨建聯盟,搭建市、區(市)兩級直播電商行業基層黨組織架構,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分赴重點電商企業指導基層黨支部建設工作;成立直播電商行業協會黨委,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創建“直播創享家”黨建品牌。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凝聚職能部門、重點企業多元力量,積極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引領電商直播機構和商戶健康發展。
(二)培育直播電商基地,領航直播電商加碼提速。一是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青島市直播電商數字經濟產業園是“十四五”以來全省首個入選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產業園采取市場化運營理念,推動青島直播產業實現集群式、跨域式發展。截至2022年底,產業園已集聚企業263家,實現直播電商銷售額近10億元。二是打造省級直播電商基地。制定《青島市電商直播示范基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先后評選出軟硬件條件優、綜合服務能力好、拉動消費能力強、特色品牌名號響的3家省級電商直播基地以及5家省級電商供應鏈基地。
(三)緊抓節慶消費熱點,推動消費提質增效。一是開展“618網購節”“2023金秋雙節直播季”等電商促消費活動。聯合電商頭部平臺,串聯老字號、特色品牌、產業帶等優質店鋪,打造線上線下消費新場景。“618網購節”期間,青島市實現網絡零售額260.6億元,居全省第1位。二是鼓勵開展“青島籍主播帶青島貨”。組織優秀電商企業參加網絡達人及平臺頭部主播舉辦的專場電商直播活動,推介品質特色青島好物,先后推選60多家青島本土品牌的500余件商品參與直播活動,多平臺、全方位推銷青島產品。
三、開展“數商興農”專項行動,擘畫消費擴容新藍圖
聚焦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促進信息共享、供需匹配,助推縣域經濟搭上電商“快車”。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312.7億元,同比增長39.7%。
(一)推動“農村電商+產業創新”發展,培育農村電商新業態。引導各區市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等,推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與電商深入融合發展,構建起層次豐富、錯位競爭的電子商務聯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優化提升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構建區(市)、鎮、村三級融合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集直播零售、實地體驗、源頭直采、產品收儲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膠州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積極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都市農業,建立從種到產、從產到運、從運到銷的完整鏈條,增強農村電商核心競爭力,獲評第四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
下一條:江蘇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