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新感知6月17日訊近年來,煙臺聚焦網絡直播帶貨領域,探索推行“1+3+3”跨部門綜合監管模式,著力規范網絡直播帶貨市場秩序,持續做強直播電商新業態,推動全市2023年度網絡零售額實現554.1億元、增長26.9%。煙臺網絡直播帶貨跨部門綜合監管被山東省確定為“揭榜掛帥”重點改革試點。
一套監管體系,構建跨部門協同新機制
煙臺市場監管聯合網信等部門印發實施《煙臺市網絡直播帶貨跨部門綜合監管試點工作方案》,在煙臺市網絡市場監管部門聯席會議框架下,建起全市網絡直播帶貨跨部門綜合監管協同聯動機制、會商協作機制和市場監管系統網絡直播帶貨綜合監管執法機制。
編制印發《煙臺市網絡直播帶貨跨部門綜合監管職責任務清單》《煙臺市網絡直播帶貨綜合監管事項清單》《煙臺市網絡直播帶貨跨部門綜合監管合規指引(試行)》,研究制定《煙臺市網絡交易經營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全面壓實各級各相關部門網絡直播帶貨監管責任,構建了一個上下貫通、協同聯動的綜合監管體系。
三位一體監管,智慧協同全鏈監督
打造煙臺市網絡交易市場實時監測平臺,強化智慧監管。與第三方合作建成煙臺網絡交易市場實時監測平臺,監測范圍覆蓋抖音、快手、淘寶等主流直播平臺,運用數據采集、RPA機器人和電子證據等技術,對直播帶貨活動開展定期監測和“6.18”“雙十一”等專項監測。目前,已將2.4萬余個直播賬號納入監測平臺,其中百萬以上粉絲的主播賬號129個,今年已對粉絲量靠前及重點行業領域的296個直播帶貨賬號、864場次直播活動進行監測,發現涉嫌違法線索72條,及時派發屬地部門核查處理。
依托煙臺涉企聯合檢查平臺,強化協同監管。煙臺市政府辦公室牽頭部署通用移動檢查系統,應用“山東通”運行“煙臺涉企聯合檢查平臺”。煙臺市場監管牽頭會同稅務等部門,探索運用平臺開展直播帶貨領域雙隨機聯合抽查和綜合監管執法,實現入企計劃“云提報”、檢查信息“云匹配”、入企檢查“云打卡”、檢查結果“云共享”、企業意見“云反饋”。目前,平臺已納入直播帶貨企業4316戶、個體工商戶2513戶。盯緊“粉絲過百萬、食品和化妝品經營以及其他直播帶貨單位”等風險較高的類別,重點圍繞11項檢查內容,組織雙隨機聯合抽查直播帶貨主體143戶,發現問題責令改正4戶,正在調查處理1戶;開展市級直播帶貨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6批次,檢驗結果全部合格;稅務部門重點配合抽查19戶粉絲過百萬及食品行業直播帶貨主體,發現6戶存在多列經費、收入申報不及時等問題,已組織實際入庫金額9.1萬元。
推進“網絡+監管”治本攻堅行動,強化全鏈監管。針對網絡直播帶貨鏈條長、關聯多、涉及面廣的特點,今年4月份,印發實施《“網絡+監管”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聚焦網絡直播、社交電商、APP、小程序等網絡交易新業態、新模式,統籌全局17個監管業務條線,構建起線上線下一體化、業務領域全覆蓋的網絡市場治理新格局。行動以來,已查處涉網絡案件34件,其中移交1件,正在查處2件,結案29件,罰沒款45.5萬元。
三位一體行業規范模式,標準引領合規發展
標準引領促規范。煙臺市場監管部門牽頭編制《電子商務直播售貨行為規范》(煙臺地方標準),于2024年3月份頒布實施。圍繞直播售貨的基本要求、產品要求、平臺內經營者要求、直播銷售員要求、直播信息要求、服務要求、持續改進等方面,制定了一套適用于煙臺電子商務直播售貨行為的標準,推動直播帶貨行業經營活動向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
合規指引促規范。煙臺市場監管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編發《煙臺市網絡直播帶貨活動合規指引》,聚焦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直播帶貨主播、主播服務機構,明確5類網絡直播帶貨主體合規要求、17項網絡直播帶貨商品或推銷服務合規要求以及5方面網絡直播帶貨主體營銷行為合規要求,引導網絡直播帶貨主體依法履行責任義務,規范開展經營活動。
基地教育促規范。由煙臺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煙臺科技學院共同發起,吸引35家知名電商企業、電商協會參與,共同建立了賦能電商企業直播培訓基地,推動政府、協會、企業多方聯動、資源共享,構建直播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籌辦網絡主播大賽,大賽期間舉辦全市網絡主播合規普法教育培訓,以大賽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引導促進直播帶貨行業規范發展。(記者 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