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看奶奶剪窗花,小小的一片紅紙,經奶奶的手一折一剪,不用畫不用描,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圖案就躍然紙上。跟著奶奶后面學折疊、陰剪、陽剪、花邊、點色,小小的剪刀拿不穩,小小的紙片卻翻飛。是耳濡目染,也是心向往之,有了從小結下的淵源,便有了割舍不了的聯系。
薛海霞出生于著名的剪紙藝術之鄉山西省運城市。薛家是剪紙藝術世家,海霞從小就有著家族藝術基因的遺傳,加上深得奶奶剪紙藝術的薰陶,很小的時候就愛上剪紙。
時光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你永遠不知道它有多大的魔力,那就隨著內心的感覺走,若愛,何必等待?從山西嫁到安徽桐城,2009年5月薛海霞創辦了“薛海霞剪紙工作室”。來到桐城后她首先拜訪了當地的剪紙藝人,從剪紙到刀刻再到裝裱,將山西和安徽兩地的藝術文化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推陳出新,融合出了一套具有自己風格的剪紙藝術品。對于剪紙,這一創作型純手工工作,是需要一定的耐性、嚴謹性的,需要細致、細心,有恒心。海霞工作室中的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她全部的靈感和精力。
海霞是勤奮的創作者,是勇敢的探索者,也是執著的追求者。在桐城的12年,創作了眾多與桐城民俗文化有關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六尺巷》曾在在桐城首屆文化節書畫作品展覽會上展出,深受觀眾喜愛,人們驚嘆她用剪紙的方式將和諧謙讓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北方剪紙的渾厚蒼勁,南方剪紙的纖巧秀逸,在她多年的摸索鉆研中已經融入了她的作品。2010年10月,“迎國慶、慶祖國”的作品在央視12套《新聞聯播》中播放。2012年,作品《牡丹圖》在中國第六屆文博會上獲銀獎。2012年,參加第六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2014年,作品《四季平安》、《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入選首屆安徽民間工藝精品展。這些成就都源于她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堅持。
海霞剪紙在傳承中發展,走過了十幾年的的風雨,已經成為新桐城文化的一張主牌,是政府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也是諸多企事業單位饋贈往來中的佳品,其產生的藝術價值無庸置疑。海霞剪紙在中國許多藝術品市場、畫廊、古玩城都有展示及經營窗口,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并且已經走出了國門。
如今海霞剪紙工作室已經升級為金縷文化公司,為了宣揚傳統的剪紙藝術,海霞不僅多次舉辦剪紙作品展,更開展了剪紙培訓課堂,為廣大熱愛剪紙的市民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她還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優勢,有了好作品,一定會及時分享到網上,讓更多的人關注剪紙,通過互聯網傳達她對剪紙藝術的理解和表達。作為桐城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安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海霞覺得所有的榮譽抵不上完成一幅期待已久的剪紙作品來得開心。剪紙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將是她愿追隨一生的藝術。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若你愿意感受古老國度傳承下來的精粹,讓我為你綻放一朵花,放飛一只蝴蝶,訴說一段故事。
你只聞到我的香水 卻沒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規則 我有我的選擇
你否定我的現在 我決定我的未來
你嘲笑我一無所有 不配去愛 我可憐你總是等待
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 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
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樣 哪怕遍體鱗傷 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徽姑娘 我為自己代言
上一條:恭喜產業帶4月份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