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期我與大家分享了電商生態思考系列文章,在“農村電商”微信公眾平臺及頭條號上進行了推送,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同,并得到粉絲的積極互動,有些好友直接要求我寫一些農村電商的思考,這其實本身就在我計劃之內的事情,所以,從今天開始我想和大家分享關于“農村電商思考”系列文章。同時,由于文字描述的局限性,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我一個理科生寫系列文章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所以,接下去我會在一直播平臺里,與大家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交流與分享。今天我想說一說搞農村電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有先搞清楚目的性才會讓我們不會出現大的方向性錯誤。
關于農村電商的概念,大的方向上來看就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專節《推進農村電商發展》為準,大概包括以下九個大方面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從這里我們看出,做農村電商不是一家兩家企業或主體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須要有融合的思維,發揮各自優勢整合資源方可達到1+1大于2的結果,也不會造成重復建設。
當然,也有更簡單的概括農村電商的主要工作:農村制品(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農村信息化。也就是說只有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把農村優質資源(農產品、手工藝品、旅游資源等)充分變現,讓農村老百姓增收致富是當下農村電商的根本。只有把老百姓搞富有了,其它事情都可以解決。所以,我一直提出一個觀點“不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核心的農村電商都是耍流氓”。反過來講,假若只為老百姓提供電商的工業品下行,提供代購等服務,這樣的農村電商生態肯定會出現問題,因為,通過電商交易之后把社會零售額統計到了電商平臺,同時,原來線下社會零售額就相應減少很大一部分,對當地經濟沒有什么好處,反而造成原來實體商店沒有了生意,這里不往深入分析,明白人也都該明白了。
好,既然農產品上行是核心,那么,事情就變的簡單了,從我10來年的電商經驗來看,不管怎么折騰離不開兩個內容:產品與流量。接下去幾期我會重點談這兩個方面。今天這里不展開。
所以,農村電商現在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搞,特別是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中央有資金不知道怎么花?也當心花了看不到效果。這個與前幾年農村電商服務鼓吹的一系列復雜的模式推廣有直接關系,我認為,干農村電商一定要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而不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我們試想一下,把一線城市大學里的教材拿到農村給中小學生看,能看懂嗎?
結論:在我看來,搞農村電商的真正目的是建立起“互聯網+三農”的長效運行體系。這就需要我們農村電商參與人員有融合的精神。這也是我在2014年開始發起“農村電商聯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