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桐城市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項目為抓手,以電商龍頭企業為引領,不斷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大力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桐城市榮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中國電商示范百佳縣”等榮譽稱號,新渡鎮老梅村榮獲2017年度阿里巴巴“中國淘寶村”稱號。
2018年1-10月,全市電商交易額12.77億元,同比增長20.4%,電商從業人員達萬余人,擁有省級電商示范園區1家,省級示范企業2家,地方特色電商平臺1家。
從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實現電商全面發展
加強“兩中心、一站點”建設,確保發展電商的支撐體系穩定運行。桐城市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原則,由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在電子商務產業園內高標準建設桐城市電子商務綜合公共服務中心,全方位提供培訓、設計、運營等電子商務服務。由安徽農夫商城建設的縣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已覆蓋197個行政村,打通了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完善了農村電商物流配送體系。
通過培育和招商相結合,積極引入電商服務平臺。目前,村淘、京東、蘇寧易購、郵樂購等著名電商第三方服務平臺與市政府簽約落戶桐城;農夫商城自建的地方特色平臺,網點覆蓋了全市197個行政村,其后臺數據直接導入商務部電商監測系統。
加強培訓和宣傳工作,努力營造電商發展氛圍。2018年1-10月,全市開展了14批電商技能培訓,累計培訓了1200余人次;在村鎮顯目位置張貼2000余份宣傳畫,以簡明扼要的表述介紹村級電商服務站的主要功能和服務內容;創排的黃梅新戲《電商茶鄉情》,以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推介農村電商。
提升品牌效應,培育網銷產品。桐城市以本地的特色支柱產業為抓手,精心挑選“桐城小花”,鴻潤、霞珍羽絨被,蜂獻蜂蜜,塑料包裝等作為重點品牌培育對象。目前,該市的家紡、農特產品、日用品等網上銷售超億元。
加強農村電商資源整合,提升村級服務站功能。鼓勵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與扶貧驛站整合,將農夫商城、郵樂購、京東等平臺整合,在代售代購的基礎上,增加金融等服務功能,有效形成了市、鎮、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降低了物流成本。
加強園區等建設,凸顯電商集聚效應
高位運營阿里巴巴-桐城產業帶。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與阿里巴巴簽約,正式運營阿里巴巴桐城產業帶。2014年,就有近800余家企業上線,帶動線上線下銷售17億元。2015年,阿里巴巴桐城產業帶被評為“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之一。
強化電商產業園區和示范建設,形成創業集聚效應。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的模式,吸引大學生、有志青年入園創業,至今園區與100余家企業簽約,集聚了動漫、電子、跨境等產業,集聚效應凸顯。桐城電子商務產業園先后被安徽省商務廳、省發改委認定為“安徽省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安徽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園區”;新渡鎮及老梅村、黃甲鎮及黃鋪村被省商務廳評為省級電商特色小鎮和電商示范村;安徽蜂獻、霞珍集團被認定為“安徽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著力打造“桐城電商特色館”,展示桐城特色產品和文化元素。桐城市設立了900㎡桐城特色產品線下展示館,陳列了100余款特色產品,目前已有20余家企業入駐特色館。
推動電商服務民生、助力精準扶貧
積極推動“電商+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農產品網上銷售和品牌建設。今年,電商企業愛善家幫助黃甲鎮200多戶茶農銷售“桐城小花”茶葉2000余斤,實現農民增收50余萬元。
積極開展村級電商服務站示范建設,達到建一站帶動一村、輻射一片的效果。2018年,全市累計對1200人次開展了電商技能培訓,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1人次;帶動1266戶貧困戶農產品網上銷售,金額達230.7萬余元,電商服務民生成效逐步顯現。
助力精準扶貧。與村淘、京東、蘇寧易購、郵樂購等第三方平臺合作,實施電商精準扶貧工程,在全市2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立村級服務站(物流配送點),為貧困戶免費代收代銷農特產品;對所在村的貧困戶實行建檔立卡,利用電子商務網絡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
目前,桐城市26個重點扶貧村實現了電商全覆蓋,通過發展“一村一站”“一村多品”和線上線下資源融合整合,讓貧困群眾的農產品免費掛網銷售,有力推動了貧困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