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農村生鮮品電商的市場發(fā)展機會
農村生鮮品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保鮮難,一般是本地及時性消費;二是運輸和維護成本高,物流過程中保養(yǎng)不當極易產生損耗。傳統(tǒng)的農產品生鮮流通是四個渠道:
1、農戶直接面對消費者,一般適用于農村市集交易;
2、農戶對接農批市場;
3、農戶對接農產品企業(yè);
4、農戶通過合作社/行業(yè)協(xié)會對接農產品企業(yè)。
從此可以看出,農產品流通的環(huán)節(jié)越多,流通渠道越長,通過層層的成本轉嫁最后抵達消費者手中的價格就會越高。
互聯(lián)網電商的出現突破了買賣雙方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使得商品信息溝通更及時高效,交易也更加便捷。通過電商渠道,使得農村生鮮品可以直接面對數量龐大的消費者,交易中間成本也會更低,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雙贏的。
02
農村生鮮品電商的發(fā)展制約
1、貨源保證
有時候農村生鮮產品受天氣、病蟲害的影響,貨源不太穩(wěn)定;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實體市場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這個時候自由的實體市場交易比電商渠道可能更有效率,這時候農村生鮮產品電商可能就會出現貨源危機。
2、質量控制
農村生鮮產品的一個特征就是很難形成標準化,實現質量保證存在不確定性。在現代科技水平下,生鮮農產品的生產盒質量控制慢慢走向規(guī)范化,但即使是同一時間、同一地區(qū)的生鮮農產品,其大小尺寸、口感、形狀也都不統(tǒng)一。
消費者在對生鮮農產品消費體驗過程中才能對其做出最終質量評價,電商經營者有時候很難能事前控制好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因此買家對農村生鮮品電商的電商質量評價具有一定分歧,很難在網絡評價中得到統(tǒng)一的高度好評和信任。
3、物流和配送
農村生鮮品從生產源頭到最后消費者的手中,都離不開物流和配送,對物流和配送的要求主要是兩個方面:技術和成本。
生鮮屬于及時性消費,通過電商渠道購買生鮮,一方面需要強大的冷鏈物流和存儲技術做支撐,另一方面生鮮電商消費者也不愿意在除商品價值本身以外承擔較多的額外物流成本,需要做好成本控制。
03
農村生鮮品電商的發(fā)展建議
1、精選中高端品類
農村生鮮品電商的品類一定精選,突出優(yōu)勢的本地特產或者高品質的生鮮產品,這樣在產品上才能更具食材競爭力;另外,精選的優(yōu)質產品也具有更好的價格彈性和盈利空間,即使附加一定的流通成本還是可以被消費者接受。
2、優(yōu)化物流和配送
農村生鮮品電商從生產源頭到最后消費者的手中都離不開物流系統(tǒng)的支撐。一方面要加大研發(fā)投入,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來提高商品的保鮮度,如冷鏈物流技術、新材料包裝防損技術等;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在生產地源頭直接采購,快速運輸,及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到無縫鏈接,確保高效。這樣才能解決消費者對生鮮品電商的及時性要求。
3、會員制營銷
會員制的核心是強調會員的尊享性,給予會員不同一般的優(yōu)質差別待遇。生鮮電商做會員制,第一是要突出會員的價格優(yōu)勢,相對于普通消費有更低的價格,第二是要強調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保障,會員在產品質量保障、服務及時響應、損壞退貨等方面享有特權,建立品牌影響力;第三是為會員量身定制的特別產品套裝和服務,引導擴大品類購買范圍,使得消費者從基礎的“很想吃”的消費需求逐漸轉至“嘗試想吃”再放縱到形成“推薦就買”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