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安徽上巖貿易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將質檢包裝好的服裝裝上貨車。通過空運和海運,這些服裝將被送往萬里之外的海外倉,銷售到北美地區。
“盡管受疫情影響,近幾年我們的跨境電商銷售額仍逐年遞增,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加60%,每天都有貨物發出。”安徽上巖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葉兵說。
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里的貨車滿載貨物準備出發。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疫情壓力下,地處中部并無“海岸線”優勢的內陸省份安徽,在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等物流通道更加暢通,以及自貿區通關政策更加便利等因素的推動下,跨境電商發展步履不停,也成為中國跨境電商不斷增長的縮影之一。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據海關初步測算,一季度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4345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出口3104億元,增長2.6%。
今年2月,隨著鄂爾多斯等27個城市和地區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數量已達到132個,這也是該試驗區近7年時間里的第6次擴圍。
“近些年,作為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展現出強勁發展活力,在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13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合肥正是132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之一。在跨境電商企業集中的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業務負責人王維東介紹說,自“跨境電商+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后,合肥至芝加哥、倫敦全貨運航班相繼開通,跨境電商產業快速增長。
“今年1月,園區出口清單超48萬單,同比增長超40倍,實現強勁開局。”他說。
作為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在中國各地受到高度重視。面對疫情之下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物流難等諸多挑戰,各地也在積極發布舉措,優化服務體系,破解跨境電商發展難題。
在廣東東莞,當地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補貼跨境運輸“陸路改水運”貨主或訂艙人;天津市簡化企業出口通關手續,讓新業態新模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物流時間;深圳則充分運用“海空鐵”分流機制,積極搭建“中歐班列”“空中通道”“海運航路”等物流路徑,為深港跨境運輸打開新通路。
“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賦能,我們為入駐企業提供跨境支付、國際物流、通關、法律等全方位服務,滿足跨境電商產業鏈各環節的綜合需求,提升整個跨境貿易的數字化水平。”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孫偉說,今年1月1日上線的安徽省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提供“不打烊”的線上服務。
作為首批入駐服務中心的企業,主營定制化時尚產品出口的梵海集團今年一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近40%,產品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享受到資源對接、信息傳遞、通關報關上的便捷服務,我們還享受到當地政府減免房租、稅收等優惠,對于企業減負幫助很大。”梵海集團總裁徐晶晶說。
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對入駐企業組織專項培訓。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跨境電商相關企業3萬多家,且注冊量仍在逐年增長,跨境電商綜試區已實現由點到面、由沿海到內陸漸次展開。龐大的市場主體也為行業創新提供了優質“土壤”,各種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
從全國來看,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全面展開,國內商品“賣全球”增添重要渠道;從地方來看,“跨境電商+直播”的模式迅速發展,讓更多企業借助短視頻直播的“風口”實現“出海”。
青島自貿片區以“保稅備貨+直播銷售”推動產業發展,建成運營山東省首家跨境電商保稅直播基地,創造單場跨境電商倉內直播銷售額過億元的紀錄。跨境電商B2B平臺大龍網集團在重慶、黃山、承德等地建立的跨境電商產業園中都布局了直播基地,著力培育新增長點。
艾媒咨詢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將是中國跨境直播電商的元年,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一千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210%。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指出,“下階段,盡管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但我國外貿韌性強、潛力大的特點不會改變,全球合作發展趨勢也不會改變,堅定不移對外開放也不會改變,我國外貿仍將有望保持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