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數字人民幣專項研究小組,到2022年冬奧會期間覆蓋40多萬個冬奧場景,經過8年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數字人民幣發展不斷提速。
發展進度如何?
國際清算銀行發布曾報告指出,2020年是央行數字貨幣崛起的一年,全球多家央行發布了數字貨幣計劃。
而我國是較早啟動數字貨幣相關工作的國家之一。2014年,我國央行開始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等問題進行研究。2016年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直至2020年1月,央行表示基本完成了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等。
自2020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穩步推進,試點范圍不斷擴大,初步形成“10+1”試點格局,開始圍繞日常生活中的小額高頻消費場景展開豐富探索。
在2年多的試點推進里,數字人民幣的錢包開通量、交易額、試點場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8.51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 875.65億元。
不同試點地區也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應用場景,包含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證券及政府服務等多領域。
數字人民幣發展已然邁入“快車道”。
未來重點工作是什么?
3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2022年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會議。會議指出,2022年要扎實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持續完善設計和使用,逐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相繼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也紛紛明確了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探索創新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四川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和改革規劃》要求,推廣數字人民幣惠農場景,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普惠化、便捷化;《深圳市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將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合作和跨境使用;《江蘇省“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則表示要探索交通、學校、醫保、社保等領域數字人民幣跨區域互聯互通;《海南省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將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探索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支付效率……
盡管目前數字人民幣目前在我國數字支付業務中的占比仍較低,相信在技術持續完善和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的共同推動下,未來,數字人民幣將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