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南陵縣何灣鎮綠嶺村副書記、同時又是當地有名的農產品“網紅”代言人郭林可沒少忙活,她熟練地撐起直播架子,擺好手機,在多個平臺上向網友介紹家鄉的農副產品和秀美山川。
近年來,何灣鎮順應發展潮流,抓住電商機遇,落地“農家小鋪”電商志愿服務項目,打造了集產品展示、電商培訓、配套服務、倉儲物流為一體的農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服務中心,為全面鄉村振新拓寬發展“金路”。
何灣鎮地處南陵山區,土雞、大米、酥糖、葛粉、中藥材卻遠近聞名,是周邊小有名氣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去年受疫情影響,全鎮15萬噸農副產品滯銷。“網絡銷售快速打開了農副產品銷路。”郭林回憶道,在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下,電商項目快速落地。干練大方,又接觸過電商的郭林開始了何灣的第一場帶貨直播,“當時幫黃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銷售滯留雞蛋60000多枚、母雞2000多只,銷售額高達2.7萬多元。”
實實在在的收入讓大家看到了電商潛力,也堅定了何灣鎮積極打造農村電商的決心。何灣鎮在淘寶店鋪、阿里巴巴批發網、微信小程序、拼多多等多個線上平臺建立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社區分享等方式售賣。郭林告訴記者:“像家禽、非遺產品、手工干貨、時令山貨、名貴藥材等,進行線上推廣的品種達到60-70種。”
滯銷的農副產品變成“真金白銀”,村民的積極性逐漸高漲。為了更好地發展何灣鎮的電子商務,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圍繞 “農家小鋪”建立何灣鎮農產品電商中心,開發農副產品銷售平臺小程序,招募電商志愿服務者,并為每個村開設網上店鋪。郭林告訴記者,“一開始是自己一個人播,后來我們讓感興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鄉賢能人、種植大戶等也加入直播隊伍,免費傳授他們電子商務知識,全程跟蹤、幫助更多貧困戶出售農副產品。”
龍山村張先宏是一名漸凍癥患者,疫情導致他養殖的家禽滯銷,在“農家小鋪”電商志愿服務項目的培訓下,現在張先宏每月網絡銷售額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網上賣貨技巧、如何引流、怎么包裝發貨,他們一步步培訓指導,現在家禽雞蛋銷售不愁了,其他村民也把家禽放到我們這里來銷售。”
過去一年, 何灣鎮結合自身的特色開展了40多場直播,幫助18個村開設網上店鋪,全鎮網上店鋪達50余家,直接帶動30人創業就業,網上營業額達到6000萬元,有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