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采購貿易翻倍增長、海外倉加速跨境電商“出海”、探索“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融合發展……近日,記者從合肥海關獲悉,今年上半年,我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增長明顯,有力穩定了外貿基本盤,為安徽外向型經濟結構優化提供更多選擇。
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市場采購貿易是為“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出口量身打造的貿易方式。其優勢在于,全球采購方在試點市場內采購時,只要單票報關商品貨值在15萬美元及以下,就可享受增值稅免征、便捷通關、結匯創新和網上操作等一攬子服務。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推進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數據顯示,前6個月,市場采購貿易報關單共計2106票、貨值17.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倍、4.7倍。 “我們積極支持、指導安徽蚌埠中恒商貿城市場有序推進通關一體化省內組貨模式改革。 ”合肥海關關長辛建民介紹,在該模式下,市場采購經營者根據實際需要,可自主選擇在申報地或者省內任一海關辦理查驗、放行等手續,避免了商品從倉儲地運至采購地海關辦理轉關手續、再運送至口岸的迂回運輸,使得經營者出口成本更低、通關更便捷、獲得感更強。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跨境電商突破了時空限制、減少了貿易的中間環節,不僅拓展了外貿發展空間,也成為穩定外貿發展的新動能。今年以來,我省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試點,實現集約化作業與合理監管,有效地降低跨境電商企業經營成本,整體退貨時間壓縮5天至10天,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同時,推進海關特殊區域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縮短企業退稅時間,提升資金周轉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我省還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融合發展,支持省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與蚌埠中恒商貿城加強聯動,引導市場采購經營者線上使用跨境電商平臺獲取訂單,線下使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拓寬新業態出口渠道,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上半年,市場采購疊加跨境電商報關單554票,貨值3.24億元。